首页>一种与自闭症相关的新候选基因

一种与自闭症相关的新候选基因

2021-05-20 20:54:20

     自闭症.jpg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12-13]  《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症、童年瓦解性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阿斯伯格综合征较为常见。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4:1,男孩比女孩多3-4倍。


        临床上首次描述孤独症是在20世纪40年代。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报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他当时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1、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

2、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

3、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

4、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

5、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


        最初,Kanner报道的这类患者被认为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型而未受重视。20世纪60~70年代,Rutter的研究指出,孤独症的行为如果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则更为合情合理。由此,逐渐把孤独症看作为是一种躯体性的、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发育障碍。20世纪80年代,关于孤独症的研究进入全新阶段。人们开始抛弃所谓“父母抚养方式不当”的病因假说,从生物学领域探索孤独症的病因,并在临床症状的识别和临床诊断方面将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彻底分开。


        双生子研究显示,孤独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4.5%左右。这些现象提示孤独症存在遗传倾向性。每年均有新的关于孤独症候选基因的报道。近年来新报道的孤独症候选基因有clock,PRKCBl、CNTN4,CNTCAP2、immune gene、STK39、MAOA、CSMD3、DRD1、neurexinl、SLC25A12、JARDlC、Pax6。

        近来,日本东京理科大学Furuichi教授和他的同事的研究成果表明,Caps2基因的一种罕见突变也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有关。它编码一种叫做Ca2+依赖性分泌激活蛋白2 (CAPS2)的蛋白质,该蛋白质调节大脑化学物质(或“神经递质”)的释放。此前的研究表明,小鼠CAPS2缺陷会导致行为障碍,如社交能力下降、焦虑加剧和昼夜节律紊乱。

        

        东京理科大学的研究生Shuhei Fujima等人在Furuichi教授的带领下,对携带基因改变的老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这些基因改变导致它们无法表达CAPS2蛋白。这些小鼠血液中的催产素水平低于正常水平,但下丘脑和脑下垂体中的催产素水平高于正常水平。研究人员将这一发现解释为CAPS2缺陷阻碍了催产素从这些大脑区域正常释放到血液中的证据。

                            

不出所料,血液中催产素水平的降低对行为有明显影响。当被放置在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时,催产素神经元特异性的Caps2缺陷小鼠不愿意在盒子中央呆太久,研究人员将这解释为对捕食者攻击它们的风险的焦虑增加的证据。当引入不熟悉的小鼠时,缺乏Caps2的小鼠也表现出参与社会互动的意愿降低。有趣的是,向缺乏Caps2的小鼠鼻子喷一种催产素溶液可以恢复它们与不熟悉的小鼠进行社交互动的意愿。

          自闭症fig.jpg

        


                                                                                                                                                                            

【资讯编辑】  Biotop100  


目录